新海诚
新海诚(Makoto Shinkai),原名新津诚(Makoto Niitsu),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南佐久郡小海町,日本动画导演、编剧、漫画作家,毕业于日本长野县野泽北高等学校、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系。
- 中文名:新海诚
- 外文名:しんかい まこと、Makoto Shinkai
- 别名:新津诚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日本长野县南佐久郡小海町
- 出生日期:1973年2月9日
- 毕业院校: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系
- 职业:导演、编剧、漫画作家
- 主要成就: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奖、第26届日本电影评论家大奖导演奖
1997年,执导了黑白短片《遥远世界》,该片获得了eAT金沢’98にて特别赏。2000年,执导了黑白动画短片《她和她的猫》,该片获得了第12届DoGA CG动画大赛最优秀奖。2002年,执导的动画电影《星之声》。2004年11月20日,执导的个人首部长篇电影《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上映,该片获得了第59届日本每日映画大奖动画奖。2007年3月3日,编导的爱情动画电影《秒速5厘米》上映,该片获得了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动画电影奖。
2011年5月7日,执导的奇幻冒险动画电影《追逐繁星的孩子》上映。2013年5月31日,自编自导的爱情动画电影《言叶之庭》上映,该片获得了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篇部门最优秀奖。2016年,编导了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凭借该片获得了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奖及第26届日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导演奖。2018年,执导了动画长片《天气之子》。2019年11月,新海诚制作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获得第44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动画影片奖。
新海诚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自2002年新海诚辞去工作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星之声》开始,新海诚摆脱了传统动画制作模式中动画制作公司对动画制作人的制约,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一、新海诚电影中的特殊符号——天空
看过新海诚的几部作品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新海诚一定非常喜欢天空。无论是《彼端》中白羽飞过的广阔天空,《繁星》中少年瞬对地上世界的向往,《秒五》中逐渐消逝的航迹云……新海诚无一不在他的作品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天空的喜爱,特别是新作《言叶之庭》中,新海诚在一开篇就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自己对天空的热爱:“由于从小在山上居住,所以来到城市中就特别喜欢下雨,因为雨水会带来天空的气息……”我们可以断定这与新海诚出生在有“日本屋脊”之称的长野县有着莫大的联系。那清澈悠远的天空,干净温暖的光线,绚烂壮阔的夕阳,明净辽阔的夜空……在新海诚的每一部作品里,天空几乎都代表着影片所要讲述的最终意义——在《彼端》中,天空代表着三名主人公的梦想与羁绊;《秒五》中,天空代表着改变主人公关系的世界;《繁星》中,天空代表着每个人心中最渴求的事物……几乎在新海诚所有的作品中,天空的画面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几乎每部作品都有飞行物的跟踪镜头出现。可以说,天空是新海诚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二、新海诚电影的画风特色—真实、细腻
新海诚自《秒速五厘米》开始,便特别注重作品中对真实场景作画的还原度,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实景取材,成画甚至可以与高清晰摄影媳美,之所以能达到这个程度,认真且细腻的取材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影片中出现的种子岛风景,鹿儿岛私立种子高等学校,东京市夜景,全部取材于真实场景,观众称其画面的细腻“随便截一张图就可以当桌面”。而新作《言叶之庭》更是达到了几乎每秒钟百余帧的作画程度,而网上亦传出了《言叶》与现实场景(新宿御苑公园与东京市街道)的实景对比图,其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使得广大观众高呼:“新海诚丧丧心病狂”!”而在高还原的同时,细腻的光的应用也是新海诚作品的一大亮点,新海诚作品中,每一个场景的构图都离不开明暗对比,例如火车经过时车站扶手反光的变化,下雨天雨水滴落积水中的波纹反光,甚至在做饭时菜刀的刀锋随着下厨者的手部动作也会产生锋芒的晃动,新海诚可以说是把光的应用做到了极致,他几乎做到了把整部片子的每一帧画面都当作CG插画来完成,渲染非常用心。色彩绚丽是他惯用的手法,以至于后来很多日本动画效仿,逐渐成为现在日本动画的新星风格。而画面的光线却是越加细腻,更为突破。仔细欣赏就会发现,那些强光交界处的笔触都是亮线,不像以前描边线条的颜色比较统一,让整部动画的光影更加真实,甚至觉得耀眼。这就说明新海诚在制作动画的每一个作品,都有着新的突破,他很擅长研究光影的美,并且为己所用。我们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大量看到眩光的效果,大眩光和大对比度的场景中,这样的效果能整体提升动画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增加一定真实感,特别是以现实场景作为依据的场景中的真实感认同感和视觉冲击力。展现出新海诚对CG处理的深厚功力。
三、新海诚电影的抒情手法特征——细节
新海诚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各种细腻的小感觉来一点一点触碰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影片的情感氛围中,直到最后的高潮部分小小地推一把。此时观众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新海诚塑造的氛围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导演的安排潜然泪下。以《彼端》为例:落日照耀下的空寂教室和校园,现实中的浩纪一路追寻到病房与梦中的佐由里相遇,拓也与浩纪在废弃车站中的争执,拓也离开实验室时对真希的表白。更加心动的是一些琐碎的地方,佐由里朗读时温柔地掠起头发露出白誓的耳朵,安静穿越城市的地铁中变幻的光影,下意识磕动的雨伞在石板上划出浅浅水滴,佐由里靠在门外读书,偷听男孩子们认真的讨论,女子更衣室外瑰丽的光线中浩纪温柔的等待,还有拓也面对即将被爆炸吞食时坚定坦然的表情,塔被破坏,爆炸停止,他淡淡微笑,转身。
四、新海诚的剧情设置特点——简单,缓慢
新海诚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粗略浏览一下他作品的简要信息,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以短片居多。仅有的几部长篇如《繁星》和《彼端》的剧情都为人所话病。以《彼端》为例,如果把两条平行线的故事发展换成单线也许倒能弥补新海诚在控制整体故事上的缺陷。即便是把平行世界这样看似庞大的设定搬出来,也掩饰不了剧情发展上的苍白。这应该与他的早年创作经历有关,因为他之前的几部作品全部是由自己一人创作,对于只有一个人创作的动画电影来说,在兼顾脚本、画面、思想性、人物内心活动等诸多方面来说,一个短小简单的故事无疑比一个复杂的长篇要容易创作,而习惯了短片创作的新海诚在开始创作长片时无法掌握故事节奏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新海诚的短片作品反响明显比长片好,因为新海诚从不急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无论《言语之庭》、《秒速五厘米》,还是《言叶之庭》,他的叙事,总是不急不缓,利用似乎不经意间的特写画面、画外的配乐、剧中角色的一句台词,让观众体会到画面和故事下的深意。新海诚讲故事是弱项,在小段落小细节这样决定气氛的把握上却抓得很准。新海诚最擅长的就是把那种微妙的分毫的感情一丝一缕地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融化出来。
五、新海诚电影的音乐特色——纯净
如同提到宫崎骏就一定会提到久石让一样,新海诚也有一位负责音乐的好搭档——天门,两人从1998年创作《被包围的世界》时就开始合作,天门的配乐最大特点就是“缓慢”和“纯净”,主题上大多偏悲观,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以《秒五》为例,在第二节《航天员》中,主人公远野贵树在草原上顶着手机的荧光屏幕,想着远方的明里,想发邮件给她却不知邮件地址,但依然不断地写着没有收件人的信息,一丝哀伤流露出来,此时配乐的钢琴曲《力才工①与与》更突显音乐的纯净,尤其是第一个小节后提升了一个八度,越发能感觉到男主角纠结、矛盾、反复的心理。天门并不像久石让那样,可以通过配乐自由调动整部影片的情绪和节奏,控制观众的情绪发展。但他特别善于抓住那种所谓的“小感觉”,一点一点地触动观众内心,对影片起到完美的辅助作用。
六、新海诚电影的语言特色——独白
新海诚的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充斥着大量的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独白。他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基本上是依靠独白的方式。虽然这与他不擅长创作人物间的对话不无关系,但独白绝对是最适合新海诚作品的。值得一提的是,新海诚所利用的独白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独白,而是令两个人交替进行并叙述同样的心声,以此来向观众展现两人的密切关系。例如在他的出道作《她和她的猫》中,通篇几乎都是在靠猫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但女主人的心声“谁来救救我”与“爱着这世界”两句堪称点睛之笔,把女主人内心的感情,在观众面前放大,使得观众真正能跟随上女主人的内心,一起体会女主人在受到挫折后的心痛与接受事实后的淡然与哀伤。
七、新海诚电影的情感——从含蓄到爆发
新海诚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是“思念、孤独、爱,还有就是心的距离”,在《秒五》之前,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线大多是受距离——无论是空间上、时间上还是心理上——的干涉而中断,从而故事收尾的。但自《秒五》之后的《繁星》开始,新海诚开始在主题中加入了“联系”。这一点在最新作《言叶之庭》中显得最为明显。从主人公的设置上可以看出,和新海诚旧作中的男主角的性格相差不少,在同样保持着细腻的情感下却显得勇敢得多。在孝雄直接拿取雪野的食物,听到朋友说了雪野的事情之后,等她离开立刻就去质问说雪野坏话的人。这里都可以看,女主角在孝雄说出那些话之后,也彻底释放出了自己一直压抑的情感。本以为雪野会坐在那个凳子上,然后这一幕就结束的,可她突然站起来跑下来去追孝雄。这就是新海诚的改变,他终于开始让心底沉默的两个人,努力靠得越来越近。
新海诚作为日本新一代动画导演中的绞仪者,经常被人拿来与大师宫崎骏进行对比,甚至有人称之为“小宫崎骏”。
主要作品
时间 | 片名 | 导演 |
---|---|---|
1999年 | 她和她的猫 | |
2004年 |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 |
2007年 | 秒速5厘米 | |
2011年 | 追逐繁星的孩子 | |
2013年 | 言叶之庭 | |
2016年 | 你的名字 | |
2019年 | 天气之子 | |
2022年 | 铃芽户缔 |